【头条】广东直面痛点难点探索构建“三防”工作新模式: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告别“被动应急、匆忙应对”发布时间:2022-05-27



图片
5月25日,《中国应急管理报》以 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告别'被动应急、匆忙应对' 为题,头版头条报道了广东省自机构改革以来,立足实际,从探索构建“三防”工作新模式入手,寻求解题之道。不管是建章立制还是科技赋能,广东省都紧紧围绕“三防”工作的痛点难点,出实招、务实效,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中国应急管理》报道



报道原文


图片




5月10日至14日,广东省遭遇了近20年来最强的5月暴雨。此次暴雨具有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积雨量大、致灾风险高等特点。经历暴雨,广东省没有群众因灾伤亡,也没有发生溃堤垮坝,探索构建的“三防”工作新模式再次经受住考验。如今,暴雨虽已过去,但因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一些地方仍在强化次生灾害防御工作。


地处南方沿海地区,广东入汛较早,时常遭受台风、暴雨、洪涝侵袭,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如何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这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答的一道考题。


机构改革以来,广东立足实际,从探索构建“三防”工作新模式入手,寻求解题之道。不管是建章立制还是科技赋能,广东省都紧紧围绕“三防”工作的痛点难点,出实招、务实效,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01  建立机制,构建“防”的四梁八柱
图片
 窗外风雨大作、窗内灯火通明,这是汛期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值班室的常态。启动防台风应急响应后,来自气象、水文、海洋、海事、农业农村、水利、消防等成员单位的人员各司其职,紧盯水情、雨情、风情等各种数据,彻夜开展会商研判。
 这样的联合值守,是广东省建立完善“三防”工作系列机制的内容之一。聚焦全链条、系统性,广东建立了应急值守“五个一”(一日一研判、一日一报告、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抽查、一事一处理),应急处置“四个一”(一个指挥中心、一个前方指挥部、一套工作机制、一个窗口发布),应急指挥“四合一”(卫星通信指挥车、集群对讲机、无人机、智能单兵终端“四合一”)等机制,从应急响应发布到应急救援处置,搭建起新时代“三防”工作体系。
 2021年8月,在应对台风“卢碧”期间,广东密切关注台风走势,提前部署防御。应急响应启动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检查地铁防汛、督促渔船回港、预置抢险队伍、通知学校停课……在“强预警强联动强响应”等工作机制牵引下,有条不紊应对来势汹汹的台风。各地共转移4万多名危险区域群众,没有出现任何人员伤亡。
“应对台风,已连续三年零伤亡。”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广东省共经历19轮强降雨、遭遇6次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均实现了安全防范、有效避险。
广东瞄准“三防”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出台“三防”工作地方法规《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以及《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工作规则》,及时修订《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防冻应急预案》,推进“三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与此同时,全省各地结合实际,纷纷以制度形式固化经验做法。东莞市制定印发《东莞市“五停”工作指引》,河源市研究制定《强对流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与防汛应急响应联动机制(试行)》和《河源市市县(区)防汛应急响应防御工作指引(试行)》,韶关市创造性地提出《韶关市“三防工作十五条”》……这些都为规范开展“三防”工作夯实了基础。
02  科技赋能,实现精细化预警预报
图片
  “未来1小时要下雨了,看预报的情况,雨势还不小!”面对即将到来的强降雨,清远市佛冈县龙山镇清水迳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冯圭花,娴熟地打开应急一键通APP,查看本地天气情况,思考应对措施。
 5月10日至14日,佛冈县遭遇强降雨袭击,多地发生汛情。5月10日晚,冯圭花手机上的应急一键通APP收到应急响应提示。她立即电话通知3个地质灾害点的4户村民转移,同时安排村干部挨家挨户劝说,确认群众转移到位。最终,在强降雨和塌方到来前,4户17人全部安全转移。
 如何防范暴雨引发的各种灾害,一直是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难点。广东借助应急一键通APP这样的科技手段,正在逐步扭转基层被动应急、匆忙应对的局面。
 “要做到精准防范、精准救援、精准救灾,就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厅长王中丙说,信息化是广东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的“关键一招”。
 在大量的实践摸索中,广东不但建立了短临预警、精细化预报和夜间重点提醒三项机制,形成了融合指挥、应急通信、全域感知、短临预警、数据智能“五大优势”,而且创新开展“一网统管”风险防控与应急指挥专题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风险防控、应急指挥深度融合,做到基础数据一网打尽、研判风险一叶知秋、趋势分析一目了然、发展安全一网统管。
 “在省应急指挥中心就能做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省’。”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钟友国说,科技赋能让“三防”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
 2020年6月7日22时57分,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指挥中心向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发布短临预警信息:源潭镇在6月7日23∶00至8日0∶00时段内,预计有超50毫米的强降雨。
 提前3分钟的短临预警,使源潭镇成功转移55名群众,无一人伤亡。而就在群众转移约4小时后,当地发生了泥石流灾害。
 机构改革以来,广东探索出针对镇、村的短临与短期精细预报预警机制,逐时对未来1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的地区进行预警,预警信息直达乡镇,并靶向发布到受降雨影响的村,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乡镇、村做好临灾防御工作。
 科技加持实现精细化预报预警只是广东以信息化助力“三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形成了监测预警“一张图”、指挥协同“一体化”、应急联动“一键通”,实现从省到村的上下联动和相关部门的左右贯通,预报预警信息可以第一时间直达基层一线。
 针对城市安全防范暴露出的问题,广东建立自动化监测、预警、管控系统,提升隧道、下沉式立交桥等关键易涝点的防汛水平。
 科技手段为打赢“三防”工作主动仗提供了更多可能,但还要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因此,在每轮强降雨和台风防御结束后,广东省应急管理厅都会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召开案例分析总结会,总结经验、剖析弱点、巩固战术打法。此外,每年加强对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和相关人员的汛前培训,开展防汛桌面推演及实战演练,为科学有力应对暴雨等灾害提供保障。
03  压实责任,加固夯实基层防线
图片
  2022年3月26日,一场强降雨袭击了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镇村干部在巡查过程中发现一处滑坡险情,立即组织可能受影响的5户6名村民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
类似的成功避险案例在基层屡见不鲜,这得益于广东省始终把基层基础作为第一保障,着力在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上狠下功夫。
 从省长担任防汛行政责任人、常务副省长担任省防总总指挥,到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直达基层的“三防”责任链条环环相扣。
 特别是针对独居老人、伤残人士、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广东建立了临灾转移“四个一”工作机制,即“每户一对接”转移责任、“每村(居)一台账”转移清单、“每镇(街)一张网”转移体系、“每灾一行动”转移启动。例如,2021年7月20日,阳江市阳西县在应对台风“查帕卡”时,提前按照特殊群体临灾转移“四个一”机制,紧急撤离了危险区域人员1917人。
 在城市,每个内涝点都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逐一落实县(区)、乡镇(街道)行政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2022年,广东共落实各类“三防”责任人30万名,并实现数字化、网格化管理,形成“省领导联系市、市领导联系县、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的“五联系”制度,把防汛救灾责任夯实到镇街、村组。
 在农村,广东开展乡镇(街道)应急管理(三防)规范化建设,明确7方面具体标准,全省1675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15572个行政村(社区)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十个有”标准化建设,即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村级自动气象站和水文(雨量)站站网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村村有气象观测站,满足对乡村进行精细化预报的需求。
 “目前,广东正全力推进应急指挥‘村村通’建设,同时大力推广使用应急一键通APP,为的就是在灾害发生前,精准地把预警信息发送给每一名村干部。”王中丙说,“随着基层安全防线不断加固夯实,我们将促进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图片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扫码关注公众号,更多内容等您来查阅!

1650351857475044322.png